紐奧爾良(New Orleans),濃馥花叢掩埋腥腐屍骸、斑斕城市底下竄流種種妖魅魔物的歌德式背景,哺喂出一批批戀慕肉身百態的創作者:計算機龐客(Cyberpunk)三部曲《重力也無能為力》(When Gravity Fails)、《太陽烈焰》(A Fire in the Sun)和《放逐之吻》(The Exile Kiss)的科幻作者喬治.艾芬格(G.Effinger),鋪陳繁華與朽壞於一體的二十一世紀貧民窟,將紐奧爾良的騷媚香味植入生化芯片的程序密碼,展現出近年來頹廢眾生的浮世繪;法藍妮.奧康諾(Flanney O'Connor)的聖邪競技場、天使和魔鬼彼此交媾的險惡場域,也是煤氣燈燃放刺烈光暉、染遍受蠱惑獵物通體上下的官能城市,紐奧爾良。至於安妮·萊絲(Anne Rice),紐奧爾良是吸血鬼築巢定居的邪魅場所──在濕氣蒸騰的盛夏夜晚,異國風情的爵士樂與法國區(French Quarter)的精美建築之間,掩映一根根無邪、散發體熱的光潤頸脖,邀請非人的魔物恣意品嚐的肉體器皿所釀製的濃洌醇酒。
在《夜訪吸血鬼》(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)這部《吸血鬼紀事》(The Vampire Chronicles)的創世紀,在舊金山的同性戀愛慾集散中心卡斯特羅區(Castro Distinct)的某棟破舊樓房,定格於永恆眕域的美麗吸血鬼路易(Louis),以時而熱情、時而諷世的口吻,對那位在同性戀酒吧「捕獲」他的少年記者丹尼爾(Daniel),告解他從十八世紀末到1976年,近二百年的迷狂生涯。這段故事自從路易斯還是人類的歲月開始述說,他和想成為聖芳濟第二的弟弟充滿痛楚的愛憎關係,吸血鬼王子萊斯特(Lestat)對他的迷戀、擁有與轉化,吸血生涯的激情、狂亂感受,以及最驚心動魄的經驗──和吸血鬼愛人萊斯特以及6歲大就被轉化為吸血鬼的小女孩克勞蒂亞(Claudia),共同度過十九世紀的顛狂、絕美時代。
以本書敘事的時空背景(十八世紀末的紐奧爾良)為坐標原點,安妮·萊絲上下挪移,橫越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失序風光、中古世紀的陰沉動亂、羅馬紀元的歇斯底里饗宴,直逼古埃及王朝的殘酷壯麗全景,編出一幅縱橫上古前歷史至後現代廿十世紀末的群魔繡帷,組嵌為《夜訪吸血鬼》、《吸血鬼萊斯特》、《天譴者的女王》以及《肉體竊賊的故事》,洋洋四部長篇小說,裝載超自然世界的淫慾、絕望與狂夢,交相撞擊出邪惡結晶成的顆顆血紅鑽石。
最光燦、最挑逗人心的血鑽,當然連結四部小說的幅輳點,宛如莎士比亞(Shakespeare)和瑪丹娜(Madonna)混血兒、同時身為創作者與搖滾巨星的吸血鬼萊斯特!他的狂妄意志與無止境的好奇心,推動所有故事的肇發、變化和終結。
萊斯特,眾多吸血鬼小說裡最調皮、最純真、最奔放不馴的主角兼「作者」。在《夜訪吸血鬼》,由於路易陰鬱的觀點主導全書的故事軸線,讀者可能會情不自禁地認定萊斯特是個外形俊麗、姿態優雅造作、心靈僵固(甚至愚蠢)的虐待狂吸血鬼。沒錯,這位號稱「最天譴小魔鬼」(The Damnedest Brat)的淘氣吸血鬼誠然任性縱慾、我行我素、盡其所能地遂行各種詭誕異端的肉慾實驗,也頗為殘酷非情,熱好各式各樣的SM (Sadomasochism)遊戲花招,但是他絕不愚蠢──何以路易的敘述觀點和其它三部小說的落差這麼巨大?根據萊絲本人宣稱,這種予盾來自不同心靈的互異切面,她喜愛這些角色的歧異與對立,由是,它們才會淬擊出艷光褶褶的情愛雕塑。
主筆萊斯特的生命(無論是人類或邪魔)的最重要質素是「純然的意志」(Sheer will)。衝動之下,他可以將生母嘉百列(Gabrelle)轉變為不朽的愛侶、也可以實驗十足地創造年僅6歲大的娃娃吸血鬼、登上舊金山的搖滾舞台接受千萬樂迷的熱辣激情,書寫「自傳」(即《吸血鬼萊斯特》)和「紀實小說」(即《天譴者的女王》)、和黑魔術師互換肉體享受重新身為人類的滋味......這位戀母戀童、男女皆愛的貪婪惡魔,唯一弱點就是他所摯愛的兩位男吸血鬼: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小提琴家、虛無憤世的尼可拉斯(Nicolas),以及令他又愛憐又惱怒的對手,路易。
當初萊絲剛起草本書時,設定路易是「厭世、文雅、言談舉止彷彿十九世紀末頹廢時期的王爾德」;然而隨著情節的刪改與流變,她所定稿的路易是「絕望地尋覓不可得救贖的犬儒式存在主義者,綠眼黑髮輻射出受傷的美感,飲鴆解渴型的自毀藝術家」。他同時是最「人性」也最狂暴的吸血鬼,不以其它冷靜自抑的高明魔物,路易就像是嗑藥上飲的墮落貴族,一旦他陷入血欲的網羅,必定將獵物吸到精血不剩一滴為止。他在本書的告解,曾比較過人類的作愛和吸血式的性愛悸動,認為前者不過是後的仿真(Parody),真正劇烈的快感還是來自於同性愛(homoerotic)暗示強烈吸血愛慾。貫串全書的,未嘗不可視為某個愛慾邊陲份子試圖建構身份定位的歷程:從人類時期的兄弟愛,對死去弟弟屍體的愛撫,到吸血鬼時期的主人/愛奴(Master/Slave)經驗,對萊斯特的傾慕與反抗,和克勞蒂亞之間近乎父/母女戀的曖昧關係,構成本書的經緯骨幹與情境肌裡。
克勞蒂亞這位玲瓏可愛到令人屏息以視的小女孩吸血鬼,原型來自萊絲的小女兒米雪莉(Michele),6歲就因為血癌死亡。萊絲之所以會開始撰寫吸血鬼小說,幾乎完全是企圖在想像世界角度擁有米雪莉的緣故。於是,萊斯特的意志與路易的飢渴合力塑造克勞蒂亞,法國洋娃娃造型的吸血花苞,恰似鮮嫩幼蝶永遠被定格於透明琥珀脂,殘忍異常卻精緻絕倫的命運意象。然而,克勞蒂亞的心智不可能永駐於6歲,形體與精神的桿格以血意森森的悲劇樣態開展。在本書中,克勞蒂亞和路易的親人/戀人雙重屬性,直接反映到現實生命的米雪莉和安妮·萊絲;克勞蒂亞的復讎與破壞也反映了萊絲心靈的動盪。最後,恍若文藝復興時期的天使,少年吸血鬼亞蒙(Armand)登場,解放克勞蒂亞畸零痛苦的存在方式,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本書的大反派(arch-villian)。
在《吸血鬼萊斯特》一書,對於亞蒙的身世有詳盡介紹──他是俄羅斯農村出生的男孩,被貧苦父母出賣給威尼斯的男妓院。在他抗拒接客,幾乎瀕死的情況下,自從羅馬時代就存在的吸血鬼主人(Vampire Master)馬瑞斯(Marius)出面買下他,夜夜授與亞蒙心蕩神馳的致命血吻。由於他們彼此互愛過深,瑪瑞斯在亞蒙未成年時便賜予他「永世暗夜」,但是他們旋踵又因故分離。亞蒙在身心劇變的情形深受傷害,從此成為冷靜無情、心機深沈的吸血鬼。
在本書,亞蒙迷戀純真無邪、對事物及知識充滿熱烈欲求的路易,不動聲色地設計克勞蒂亞的死亡,並嫁禍萊斯特。雖然他得到路易,但在長久冷漠的相處以及意識到路易徹底的非情之後,他感傷地離開路易。在本書結束時,阿芒的爆發與痛苦是相當引人震撼的篇章。他是個永遠的少年,似乎只能不斷游移在孩童與成年人之間,永遠找不到確定的身份符碼。萊絲認為亞蒙和路易是錯誤的搭配,因為彼此都需要主宰,也都誤以為對方可以扮演領導、駕馭的角色。一直到《天譴者的女王》,阿芒和本書的訪問者丹尼爾遇上之後,他才找到真正能夠彼此支配的愛人同志。
在吸血鬼小說的歷史譜系,自從詩人拜倫的私人醫生約翰.波裡杜利(John Polidori)以他和拜倫之間的愛慾過往為材料,寫出《Vampyre》一書,正式開啟英文吸血鬼小說的創作。在此書,深濃的男同性戀情慾(male homoerotic)氣味,反映出吸血鬼鬆動異性戀機制的革命氣質;到了十九世紀中葉之後,愛爾蘭作者雪利登.拉芬奴(Sheridan Le Fanu)的《卡蜜拉》(Carmilla),更是纖美勾勒女同性戀(Lesbian)如同鑲絲黑鞭的玫瑰花刺,以吸血獠牙的姿態穿刺柔嫩的少女頸項;1897年出版的《杜古拉》(Dracula),以歌德體小說(Gothic Fiction)的姿態挑戰維多利亞時期的枯燥禮教,蔚為吸血鬼小說的跨時代作品。布藍.史鐸克(Bram Stoker)以集體潛意識的神話詩學,磅礡地建構羅馬王子杜古拉的淫惡行徑。到了二十世紀之後,吸血鬼小說的類型愈發多樣化,著力開發愛慾/死欲辯證的作品,以1970年代為起點,誕生安妮·萊絲這種不但吸引黑色文類讀者,也攻陷主流市場的作者。
簡言之,整套《吸血鬼紀事》講究的是對固著倫理關係與神話的反叛以及顛覆。橫生於4本小說的吸血鬼宇宙,縱橫6千年,在在充斥著離經叛道的亂倫關係,從母子戀(萊斯特和卡布瑞)、母女戀(在《天譴者的女王》裡出現的吸血鬼始祖瑪赫特Maharet 和她的後代潔西Jesse)、父子戀(萊斯特和他追尋的父性形象、靈異調查機構Talamasca的總裁大衛David)、姊妹愛(瑪赫特對她雙生妹妹瑪凱Makare 的永摯不渝)......戀童僻與戀屍僻亦在此得以充分的彰顯,至於更邪門的肉體置換(萊斯特和大衛共享一具身體)、隱約透露出法國竊賊作家惹內(Jean Genet)的風格。
除了亂倫,在宗教層面實踐倒錯的儀式,亦是本作品系列的特質之一。例如路易的弟弟、保羅的聖徒執迷,萊斯特在扮演搖滾巨星時、激灼如耶穌基督和戴奧尼崇斯(Dionysus)混血兒般地吶喊:「這是我的鮮血,這是我的肉軀!」(This is my Blood, This is my Body!),邀請信徒分屍他、享用他,宛如天主教聖餐儀式的狂亂版本。此外,在作品中還提及多種神話,如埃及法老王奧塞瑞斯(Osiris)、愛爾蘭黑色祭儀智以德教(Druidism)、中古世紀的撒旦狂熱(Satanic Fanaticism)......種種色慾與肢解激情,揉雜出一雙因慾望而潮濕迷離的瞳孔,隨時冒出朵朵熱燙血玫瑰!
留言列表